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北京业主的网上家园 北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小区业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6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淀有故事:一亩园的来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09:22: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微信公众号:海淀镇相随




一亩园村位于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大光明门东南侧,因历史上曾为清代帝王举行“耕藉礼”之地而得名。

据《中国农耕史话》载:耕藉亦作“耕籍”或“耕耤”。即古代每年春耕前,天子、诸侯举行仪式,亲耕藉田,种植供祭祀用的谷物,并以示劝农。历代皆有此制,称为“耕藉礼”或“籍田礼”。据《礼记·月令》,其礼为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至清末始废。《礼记·祭义》:“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清史稿·礼志二》:“乾隆三年,帝初行耕耤礼,先期六日,幸丰泽园演耕,届日飨先农,行四推。”

清朝入主中原后,沿袭了不少古代的礼制,“耕藉礼”为其中之一。雍正年间,在圆明园设“耤园”,俗称“一亩园”,为举行“耕藉礼”之地。每年的春天皇帝都要率领众臣象征性地在此进行耕种,以祈求五谷丰登。

皇帝“亲耕”的藉田为什么不大不小,非要定为“一亩三分”?据传有两种说法。一是取其象征之义。在中国古代,一三五七九被视为阳数,一和三为阳数中最小的两个数。因为皇帝是天子身份,既要亲耕又不能太劳累,所以定个最小土地面积作为藉田,权作意思意思地“示范性耕耘”,故为一亩三分。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与当时中国的行政区划有关,计有十三个行政区划,时称“十三都司”,所以取了“一”和“三”作为藉田面积。据传当时的“一亩三分地”为长11丈,宽4丈,分为12畦。

据传,每年的“二月二”,也就是“龙抬头”这天,皇帝要亲自到一亩园耕田。因为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从此北方大部分地区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明清的帝王每年的二月二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据说为了方便,雍正皇帝特在圆明园外开设了“一亩园”,每年的二月二,雍正皇帝步入“一亩三分地”亲耕,紧跟在皇帝身后的顺天府尹手捧青箱,户部侍郎握种播撒,种下稻、黍、谷、麦、豆等五谷杂粮。

到了嘉庆年间,一亩园帝耤之礼逐渐废除,光绪年间慈禧垂帘听政,其御前掌印太监刘诚印在一亩园旁修了宅园及家庙,即娘娘庙,后逐成聚落,1949年以后形成较大的村落。1980年《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录》记为“一亩元”,属海淀公社二大队,有门牌1~116个,1340人。1996年《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录》记为“一亩园”,属青龙桥街道,610户,1500余人。而今为一亩园社区,有东街、西街和前街三条主要街巷,因地理位置优越,成为外来人口聚集地,所以村民私搭乱建房屋较多,用于出租,整体环境不尽人意。�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沙发
发表于 2017-6-19 11:3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1192595503|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后网 ( 京ICP备12001442号  

GMT+8, 2024-5-7 03:03 , Processed in 0.1775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