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北京业主的网上家园 北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小区业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淀有故事:“笸箩王”趣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1:47: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微信公众号:海淀镇相随





青龙桥西面曾有一条胡同,叫“笸箩王”,东临箭章胡同,南临东大井村及功德寺,长约50米,宽4米左右。《北京市海淀区地名志》称“清代成村,据传,当时村民多以编织、修理笸箩为生,故名”。�

笸箩是早年间居家生活中常见的家什,尤其是农村,更为常见,而今已难见其踪,而五六十年前却是老北京家中必备的物件儿。

制笸箩的原料用剥去皮的白柳条或细荆条,早年间玉泉山下河湖较多,水边生长着许多柳树,编织笸箩的柳条一般在初春时节,也就是柳树返青但尚未发芽之前采集,这时的柳条柔软,易于编制。因为用量多,有的村民还到六郎庄一带采集柳条。柳条子通体粗细要均称,粗者约小拇指,细者如高粱秆,长约六七尺许,短则三五尺,性坚韧柔软,不易折断。采收晒干后,经蒸煮脱皮,就成光滑洁白的柳条。�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山东多地闹旱灾,收成锐减,官府不但不减赋税,反而巧立名目,增加了不少苛捐杂税,老百姓被逼无奈,只好四处逃荒。其中有王姓一家为兄弟三人,也是举家而逃。他们过了黄河后一路向北,经河间、任丘、固安、宛平,一个多月后逃到了京西玉泉山下。此时正是阳春二月,他们见这一带荒无人烟,但土地肥沃,且有多出河湖,柳树很多,便在此暂住下来。这王姓人家有祖传编笸箩的手艺,于是这兄弟三人便到附近采集柳条、荆条,以编笸箩为生。

笸箩王

这兄弟三人真是心灵手巧,短短的二十几天,就编出大大小小的笸箩三十多个,然后用扁担跳着,到青龙桥、肖家河、蓝靛厂、海淀镇一带叫卖。因这哥儿仨待人和气,且编出的笸箩不但结实,而价钱合理,没几天就把所有的笸箩都卖完了。就这样,短短的两三年,他们编的笸箩便在京西一带有了名气,不少人家都愿意用他们编织的笸箩。�

这兄弟三人不但编笸箩,还编其他物件儿。他们见京西一带种菜的人多,所以也编一些菜农们常用的工具,如架筐、粪箕子、抬筐、背筐、篱笆隔扇儿等,而编织这些的原料并不是柳条,而是用荆条。他们居住的地方离山不远,荆条漫山遍野,尤其是到了秋后,叶子落了以后,一丛丛的荆条成为取之不尽的编织材料。此外他们还编制家里使用的鸡笼、烘炉儿等。但编织最多、销量最大的仍是笸箩。附近十里八村的人们甚至慕名前来购买。日子一长,人们把他们称为“笸箩王记”,后简称为“笸箩王”。此后又有一些亲戚从山东来此投靠他们,由此形成聚落,而所他们居住的小胡同被叫成了“笸箩王”、“笸箩王胡同”。

一直以来,“笸箩王”只是一个俗称,而作为地名,最早记录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北平市自治区坊所属街巷村里名称录》里,称“菠萝王胡同”,属第十五自治区第三十二坊。据老辈子人讲,民国时,这一带已无编织笸箩的人家,但仍被称为“笸箩王”。最早到此进行地名登记的是个南方人,说话有些咬舌儿,不知“笸箩”为何物,所以将“笸箩王”谐音成了“菠萝王胡同”。“笸箩”与“菠萝”谐音,但却是牛马不相及。以后这里多被称为“笸箩王”,也曾称“笸箩王村”和“笸箩王胡同”。2004年随着功德寺一带的拆迁,笸箩王胡同已名存实无。

“笸箩王”历史悠久,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笸箩王”巧编“金笸箩”的故事。

早年间,笸箩王胡同南面有一条御道,清代帝后们往来于清漪园(颐和园)、静明园(玉泉山)和静宜园(香山)时,均途经此地。�

据传,有一年春天,嘉庆皇帝微服私访。他在两个贴身太监的陪同下,出了清漪园的北宫门往西,就走进了青龙桥东街。不多会儿,过了青龙桥,功德寺,到了笸箩王村的南口。但见不远处的墙上写着“笸箩王”三个大字,便问随行的太监:“何为笸箩?”原来这嘉庆皇帝自幼生长在深宫里,未曾见过笸箩为何物。一个太监连忙回话:“这笸箩是用柳条或篾条等编的盛器,帮较浅,形状因用途而异,多用来盛谷物,奴才的老家河间府一带是家家有笸箩。”嘉庆又问道:“那又何以称王呢?”“奴才听说这编制笸箩的人家姓王,且什么样的笸箩都能编制,号称京西第一,故此称‘笸箩王’!”嘉庆想了想:“什么样的笸箩都能编制?京西第一?好大的口气,我倒要领教领教!”于是带着两个太监走进了笸箩王村。�

这时,笸箩王正在家中编制笸箩,见几个人走进院子,以为是来买笸箩的主顾,连忙站起身来。
这三人进得门开,便将院子里放置的大大小小笸箩观看一遍,然后坐到八仙桌旁。笸箩王连忙将三杯茶水端上来,随后言道:“三位是买笸箩呀,还是买些农事所用的家什?”“听说你这手艺不一般呀,京西第一,什么样的笸箩都能编!?”嘉庆言道。“实不敢当,只是编一些居家、劳作常用的家什。”笸箩王侧眼打量着这三个人,感到有些异样。怎么看都觉得他们不像乡下人。仅凭他们的打扮,就很不一般,特别是坐在中间的那位,气质更是不凡。心想,这村子南面的御道上多有朝廷里的人经过,这些人莫不是从宫里来的?可又一想,朝廷的人要这笸箩有何用?�

此时,嘉庆又说了话:“既然你什么样的笸箩都能编,那就给我编一个笸箩吧!”“您要什么样的?”“我要一个金笸箩,七寸见圆,三寸深浅!”

此言一出,笸箩王心中一惊:“这……”“只要你能编的出,我愿出二百两银子!一言为定,十日之后来取!”说完便站起身来,带着那两个人出了院门。�

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笸箩王心里打起鼓来,看来这三个人的来头不小,以编金笸箩为由,有意难为我呀。可这金笸箩是个什么样,自己哪儿见过呀?那只是个传说中的物件儿。我拿什么给他们编呀呀?转念一想,他们也没说这金笸箩是金丝编的,还是金黄色的,我不如……于是计上心来。�

笸箩王随后到村外的河渠边上采回许多精细的柳条,然后用水浸泡,用笼屉蒸,最后去掉薄皮,收拾出的柳条一样的粗细,一样的光鲜,并用了八天的工夫精心编制了四个尺寸一样的小笸箩,七寸见圆,三寸深浅,最后刷上金粉,再上五道桐油,但见一个个金黄色的小笸箩在阳光下金灿灿的。�

转眼到了第十天,临近晌午的时候,有人敲门。笸箩王打开院门一看,正是十天前来的那三位,便连忙将他们请了进来。这三人也正是嘉庆皇帝和两个贴身太监。�

嘉庆皇帝问道:“我要的金笸箩编好了吗?”“编好了,正候着您呐!”笸箩王朝条案上一指,这三人不由得一同看过去,但见四个一模一样的金笸箩摆在条案上。笸箩王随手拿起一个递给嘉庆皇帝。嘉庆接过来颠了颠,格外的轻省,便问道:“这是金笸箩吗?”“是呀,您看金灿灿的。”“我们要的可是金笸箩?”“没错,这就是金笸箩呀!”“可是金丝所编?”“不是?”“那怎么叫金笸箩?”“我这儿卖的金笸箩就是这个,您看,还有三个,是三位官人定的,还没取走呢!这金笸箩可是个吉祥物儿,放在家中,能招财进宝,富贵吉祥那!”听笸箩王这么一说,嘉庆皇帝是无言以对。当初自己只是说买个金笸箩,也没说是金丝编的,还是金黄色的,而今人家给编成了,且通体金黄,我还说什么呀?于是让随行的一个太监拿出那二百两银票,递给笸箩王,然后说了声回见,便知趣地离开了笸箩王的家。�
走在路上,嘉庆皇帝心里这个别扭呀,原本想难为难为这给卖笸箩的,想不到让他给戏弄了,二百两银子买了一个柳条笸箩,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1192595503|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后网 ( 京ICP备12001442号  

GMT+8, 2024-4-29 15:28 , Processed in 0.22358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