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北京业主的网上家园 北京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小区业主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淀教育的“前世今生”,好多你都想象不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8:46:4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自微信公众号:海淀教育


海淀区坐落着2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
44所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
21所市区级高中示范校
数十所高等院校、中科院研究所
……

海淀堪称“京城宝地”,除了秀美的山川,闻名遐迩的皇家园林,悠久的历史人文以外,更以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智力、技术密集而闻名世界,是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区。

区内科研力量、科学仪器设备、图书情报信息、科研成果等均高度密集。

海淀的教育发展史蕴藏着灿烂悠久的文化,是海淀人民宝贵的精神和文化财富。

接下来,请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海淀教育的“前世今生”吧~

教育之脉 源远流长

有关海淀地区教育的文字记载始于明代,据永乐《顺天府志》记载,其时香山一带办有社学。

清雍正十年(1732年),由皇家为圆明园护军营兴办的“八旗官学”,是清朝皇家为旗人子弟设立的专门学校。

乾隆年间又在香山健锐营、圆明园护军营和蓝靛厂外火器营兴办十几所官学,发展为现在的香山小学和厂西门小学,在东北旺等经济发达地区陆续兴起村塾和村镇私塾。

上世纪60年代,香山小学全貌(图片来源:海淀区档案馆)

在北京由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官立和私立近代中小学校,产生于戊戌变法之际。1898年建立京师大学堂,同时建立附属于京师大学堂的小学堂,额数80名,皆为大员子弟,是北京最早出现的近代小学校。

图片来源:海淀区档案馆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颁布《癸卯学制》,八旗官学分别改为初等或高等小学堂,海淀境内开始出现现代意义的小学。

图片来源:海淀区档案馆

清代末年,随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天主教、基督教也被广泛传播。1903年,正福寺天主堂在海淀镇创办了一所小学,1914年,另一所免费教会小学在温泉白家疃成立。



中法大学
二十世纪初,中国一批热血青年走出国门寻找振兴中华的良策。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领导人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等为动员法国退还庚子赔款,进一步推动留法教育,加强中法文化交流,联络中法两国人士,发起成立中法大学,开启了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道路。

中法大学全景

1917年,在北京西山碧云寺成立法文预备学校。

1920年,他们在西山碧云寺把原有的法文预备学校,扩充为文、理两科,改称中法大学西山学院。次年,在法国里昂成立中法大学海外部,称为里昂中法大学。

1923年,中法大学在北京西部温泉村成立附属温泉初级中学及温泉小学各一所。

1924年,设立中法大学附属温泉女子中学。

中法大学效仿法国学制之长,大、中、小、幼儿园各校并立,包括海内外的附属单位,多达35个,确实是一个有着独特学制的综合性的大学。
当年的中法大学虽然只存在了30年,但是它在中国教育史上却是颇有特色的一所大学。

中法大学停办后,校本部和数理化三个系并入当时的华北大学工学院,1951年改名为北京工学院,1988年再次改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当年的北京中法大学附属中学已经被北京市教育局于1953年改称为“北京市第四十七中学”,将中法大学的优良传统继承了下来。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始创于1901年,称五城学堂。1902年依“壬寅学制”,更名五城中学堂。

1908年改为北京优级师范学堂附属中学堂。辛亥革命后,1912年改称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校,后随北京师范大学几经易名。

北京师大附中历任主任(实际主持校务,校长系由师大校长兼任)多为教育界知名人士。

著名教育家林砺儒(后曾任新中国中央教育部副部长)自1922年至1930年任主任,建树卓著。

二三十年代的师大附中已蜚声全国,集聚了一代名师,如国文教师林琴南(著名翻译家、文学家,所选教材当时定为全国范本)。

此外,一大批著名学者,如鲁迅、钱玄同、石评梅、黄庐隐、傅种孙、杨秀峰等都曾在该校任教。

香山慈幼院
1920年到1949年间,在香山有一所学校,这里的学生主要是孤贫儿童,他们在香山学习生活,直至长大成人。

这是香山自1183年(金朝)成为风景名胜以来,破天荒的事情。这所学校在当时“为世所公认,称颂之声,遍于环宇”——这就是香山慈幼院,由熊希龄创办并亲任首任院长。

熊希龄与香山慈幼院学生在一起

熊希龄一直重视教育,从政前就当过老师,后又和谭嗣同一块办过时务学堂。他当总理时颁布的《大政方针》宣言,就提出教育是“立国大本”。

他决心适应当时迫切的需要,对孤贫儿童实施免费的良好的教育,用他的话说就是,“俾无产阶级子弟与有产者享受同等教育之机会”。

1937年,香慈高级土木工程科毕业师生合影



新中国 新起点 新教育

新中国建立初期,百业待兴,我国即着手对旧有高等教育进行改革。

1950年6 月1 日,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初步调整全国公私立高等学校或其某些院系,以便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

于是,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除留部分综合大学以外,许多按专业设置拆拼重新组合成立各科专业学院。

1950年6月,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

北京的高校在这场院系合并中十分积极, 当时北大、清华、燕京、辅仁大学院系以及许多专业学校的理科合并新组了8 个专业理工科高校,它们就是:

北京林学院、北京医学院、
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
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

即人们所说的“八大学院”。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农业科林学目。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北京农业大学森林系与河北农学院森林系合并,成立北京林学院。1956年,北京农业大学造园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部分并入学校。1985年更名为北京林业大学。(图片来源:海淀区档案馆)

为了兴建校舍,北京西北部的海淀区规划出一大块大学区。于是,1952 年, 北起清华东路,南到蓟门桥,在当时还是一片荒芜的庄稼地上,“八大学院”校舍相继破土动工。

这八个学校校园两两相对,由北向南排开,中间形成一条宽阔的大道,这就是北京最早的大学城——“学院路”。
院系调整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从1952 年到1957 年,在学校的类型、层次、地域分布上都比以前合理:

旧教育的重文轻工得到改善,工科学生从4.85 万人增加到了16 万人;

过去不被重视的师范,学生人数从6836 人增加到20243 人;

通过增设钢铁、地质、矿冶、水利等12 个工业专门学院,以及建成机械、电机、化工、土木等比较齐全的工科专业体系,改变了旧中国不能培养配套的工程技术人员的落后状况;

师范院校由12 所增至37所,在校生比例由1949 年的10.3% 提高为1953 年的18.8%,为新中国各项建设事业奠定了人才基础。

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全面恢复和发展。在中央、北京市的领导下,海淀基础教育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全国打造出“海淀教育”这一优质品牌。

作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海淀率先提出创办“互联网+”下的“智慧教育”,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并确立了“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理念和智慧教育的实施路径。�
“十二五”期间,海淀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各领域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高中毕业生高考本科上线率近90%;

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余个,完成136所学校(址)的校舍抗震加固工程;

市级示范幼儿园27所,小学素质教育优质校44所,市区级高中示范校21所,小学特色校40所
……

为响应国家“十三五”教育信息化的号召,海淀区中关村学区在智慧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下,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力量,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资源统筹整合中的优化集成作用,搭建地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首批近300项资源上架平台,并于今年九月投入使用。�
海淀区的教育在一个多世纪中随着国家的兴衰而跌宕,随着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而兴旺,到今天已是枝繁叶茂,桃李满天下,多次被评为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先进区、幼儿教育先进区。

在今天的大好环境下,海淀的教育事业将传承代代教育人的希望,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素材来源:海淀·故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管理员QQ1192595503|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山后网 ( 京ICP备12001442号  

GMT+8, 2024-5-2 20:43 , Processed in 0.20278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